退休想跑马拉松?医生提醒:这几种运动伤身更毁健康!
一位60多岁的老人找到医生,开口就问:“我退休了,是不是该去跑马拉松?锻炼越狠越好吧?”这话听起来挺有冲劲,谁不想老了还能跑得飞快,证明自己宝刀未老?可医生却摇摇头,告诉他:年纪大了,运动不是越狠越好,搞不好比不运动还伤身!
身体老化是个自然过程,关节、肌肉、心脏都不比年轻时。很多人不服老,总觉得多跑几圈、多举点重量,就能找回年轻时的感觉。可实际情况是,高强度运动对老年人的身体就像在薄冰上跳舞,稍不注意就摔个大跟头。比如长距离快跑或者爬楼梯冲刺,年轻人跑完可能只是喘口气,老人却可能让膝盖和踝关节先“喊疼”。数据显示,60岁以上的人群中,超过30%因为不当运动导致关节损伤,膝盖炎症和半月板问题最常见。
跑步伤膝盖还不算啥,更严重的可能是心脏受不了。快速跑跳会让心率和血压猛地上升。年轻人心脏弹性好,能顶住这股冲击,可老年人的血管和心脏储备能力下降,硬来等于给身体埋雷。国家卫健委的报告显示,60岁以上人群中,心血管意外有10%和剧烈运动有关。想想看,跑步是为了健康,可要是跑着跑着心脏出了问题,那不是白忙活?
力量训练听起来是个好主意,能保住肌肉,让人看起来精神。可惜,很多老人一上手就学年轻人,举大重量、憋着气硬推。结果呢?血压飙升,胸腔压力猛增,血管弹性不好的老人,搞不好就晕过去。正确的做法是轻重量、慢动作、保持呼吸。比如用小哑铃做几次手臂抬举,或者靠墙做半蹲,既练了肌肉,又不伤身体。关键是别跟年轻人比,稳稳当当才是王道。
还有些动作,看起来简单,其实暗藏风险。比如快速扭腰、弯腰摸地,年轻人做可能没事,老人却容易伤腰椎。年纪大了,椎间盘水分少,弹性差,一个猛扭可能就让腰椎“罢工”,压到神经,疼得连觉都睡不着。数据表明,50岁以上人群中,腰椎问题有40%和不当运动姿势有关。别小看这些动作,积累的伤害可能好几年后才爆发,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。
球类运动也很受欢迎,像羽毛球、乒乓球,甚至有些老人还想踢足球、打篮球。这些运动节奏快,变向急,身体对抗多。一个急停、一个转身,可能就拉伤肌肉,或者扭了韧带。更别提摔倒的风险了。老年人骨密度低,一旦骨折,恢复期长,还可能引发其他问题。中国老年医学会的数据显示,60岁以上人群骨折后,20%会因为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。为了争口气,值不值得?
拉伸运动本来挺温和,但有些人非要追求“劈叉”那种极限动作。年轻人筋骨软,压压腿还能显摆一下,老人硬来可能直接拉断韧带。尤其是膝盖和肩膀,最容易出问题。正确的拉伸应该是轻柔、缓慢,比如每天早上做做肩部环绕,或者轻轻拉拉腿部肌肉,感觉身体舒展开就好。别跟身体较劲,它比你更知道自己的底线。
说了这么多,不是让老人彻底告别运动,而是得选对方式。快走、慢骑自行车、游泳、太极,这些都是好选择。它们能让心肺功能慢慢变好,又不会把关节和心脏逼到极限。比如快走,每天30分钟,心率微微加快,出一身薄汗,比跑马拉松实用多了。中国疾控中心建议,60岁以上人群每周150分钟的适度运动,能降低20%的心血管疾病风险。简单点说,每天遛个弯,身体就偷着乐。
除了运动,晒太阳也是个宝藏习惯。阳光能帮身体合成维生素D,促进钙吸收,对骨头和免疫系统都好。心情也会跟着变好,睡眠质量也能提高。很多人光顾着跑步举重,却忘了每天晒20分钟太阳,比吃补品还管用。国家营养学会的报告说,60岁以上人群中,70%缺维生素D,晒太阳是最直接的解决办法。
有些人觉得,运动要么不练,要练就得狠。这种想法对老人来说太危险。运动的目的是让身体更健康,不是跟自己过不去。练到关节嘎吱响、心脏怦怦跳,甚至把自己送进医院,那不叫锻炼,叫折腾。聪明的做法是接受身体的变化,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。比如每周游几次泳,或者跟老伙伴打打太极,生活质量蹭蹭往上涨。
怎么判断一项运动合不合适?最简单的方法是听身体的信号。运动时如果觉得胸闷、气喘,或者关节疼得厉害,那就得停下来调整。适合的运动应该让人觉得舒服、有力,而不是累得像散架。医生常说,运动后第二天还能精神抖擞地出门遛弯,才是好运动。别光看别人跑马拉松拉风,自己身体舒不舒服最重要。
北京时间2025年08月23日土超,卡拉古鲁克主场对阵哥兹塔比。本场比赛卡拉古鲁克vs哥兹塔比90分钟比分0-2、半场比分0-1、角球4-6,具体数据统计如下:双方首发阵容卡拉古鲁克首发:[门将]13号 - 伊沃·格尔比奇[后卫]6号 - 阿塔坎·里德文·坎卡亚[后卫]22号 - 法提赫·库鲁克[后...